央企社會責任不能簡單等同于捐款數字
根據財政部《關于完善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有關事項的通知》,從2011年1月1日起,適當提高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具體收取比例分以下四類執行:第一類為企業稅后利潤的15%;第二類為企業稅后利潤的10%;第三類為企業稅后利潤的5%;第四類免交國有資本收益。新納入企業均按第三類標準上交紅利。
導語: 6月 28日,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發布《2011年度中國慈善捐助報告》顯示,2011年全國接收國內外社會各界的款物捐贈總額約為845億元,來自各類企業的捐贈達到485.75億元。國有企業捐贈約115.63億元。該中心副主任劉佑平稱,2011年,我國108家央企的利潤總和是15023.2億元,主動捐贈額合計26.97億元(不包含定點扶貧捐贈10.73億元),僅占其利潤的0.2%。消息一經傳出,國企社會捐助一時成為熱點話題。國企該不該捐?該捐多少?該捐給誰等一系列問題浮出水面。然而,我們認為,央企履行社會責任是多方面的,不能簡單等同于捐款數字。
央企社會責任困境
中央企業是中國企業的排頭兵,是國有經濟發揮主導作用的骨干力量,自然也該是履行社會責任的榜樣和楷模。但現實中,恰恰是央企社會責任履行狀況備受爭議。“與民爭利”、“慷人之慨”、“止于捐贈”……種種指責與質疑從來沒有消散過。
盡管眾口洶洶,但是研究機構給央企的打分卻不低。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中央企業和金融企業的社會責任指數遠遠領先于民營企業、其他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在列入評價的中國100強企業中,國有企業平均得分33.1分,民營企業為29.6分,外資企業為27分。其中央企得到了43.8的高分。該中心主任鐘宏武說,企業社會責任不是一個筐,什么不滿都可以往里裝。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要在對所有者負責、追求利潤目標的同時,還要對員工、用戶、伙伴、社區、政府等利益相關方負責,對自然環境及子孫后代負責,追求可持續發展。在這個定義下去考察,央企的表現雖然有很大改善空間,卻領先于其他性質的企業。
捐與不捐間 央企萬般難
其實,對于現代企業來說,捐贈既是一種善意,也是一種商業考慮。社會捐贈,往往與其營銷戰略緊緊結合在一起,是需要經過一系列復雜程序的。央企從理論上屬于全民所有,在捐贈上更應該注意程序正當,不能輕易拿老百姓的錢為自己掙名聲、謀私利。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更沒有必要過分在意央企捐贈少。
關于央企捐贈,多年來一直是一個具有爭議性的話題。只不過在不同時期,不同的人關注的重點不同。看到央企捐贈不規范時,很多人指責央企亂拿老百姓的錢為自己掙面子;看到央企捐贈不及民營企業時,又指責央企沒有社會責任,掙得越多捐得越少。沒必要在意央企捐贈少。任何一種慈善綁架都會產生巨大的副作用,拿捐贈來指責央企,沒有任何道理,這既不是對央企的負責,也不是對慈善的負責。
企業社會責任要求比捐款更高
今天,首屆慈展會在深圳開幕,作為發起方之一的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邵寧日前表示,企業捐贈等慈善行為,確實是社會責任的一個重要表現,但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有著更寬泛的含義和更高的要求。
此時,我們應該意識到,大家糾結的那些暫時還無法找到答案的問題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的國企是否實現了經濟、社會和環境的綜合價值最大化。他們在決策和運營過程中,是否充分考慮對利益相關方、社會和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而且要切實建立起有效的機制,采取有效的措施,來確保企業運營行為是負責任的。
據了解,近年來央企履行社會責任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一是大部分中央企業發布了社會責任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二是節能減排取得顯著成效,“十一五”期間,央企萬元產值綜合能耗(按可比價計算)下降20.3%,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36.3%;三是職工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中央企業普遍建立了職代會、廠務公開等職工民主管理制度,董事會試點企業普遍建立了職工董事制度;四是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中央企業積極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在保障市場供應、穩定物價、服務“三農”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誠實守信、注重質量、節能環保、關愛員工、公益慈善等等都是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但對不同企業能否根據自身的業務特點,做好與企業經營活動最為相關的事情更為重要。此次參展的央企在社會責任實踐中各有特色。比如華潤希望小鎮項目,自2008年至今,已約有1747戶小鎮農戶,6911個小鎮居民直接受益。 中國移動開展的先心病兒童救助項目,目前已在內蒙古的36個市、旗縣為10821名兒童進行了免費先心病篩查,339名貧困先心病兒童已成功完成了手術。寶鋼、中國移動、中遠集團、招商局、華潤、南方航空、國家電網、神華集團、東風汽車等企業建立了企業基金會,由基金會統一進行管理公益事業。
為推動中央企業持續高水平地履行社會責任,目前國資委正在研究《中央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指引》。邵寧說,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不僅要看它做什么,做得怎么樣,更要看它能否建立一套系統化、流程化、規范化的機制,確保企業將社會責任理念融入決策和日常運營,使企業自覺持續地履行好社會責任。
(本文章摘自7月13日“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