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異味的石化工廠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這是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黨的十七大報告塔罐林立的化工廠“沒有異味”,可能嗎?消滅“火炬”和“小白龍”,能做到嗎?大做環保“文章”,能帶來怎樣的變化?
記者日前來到位于上海市金山區的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采訪。一走進上海石化芳烴部廠區,光靠鼻子,分辨不出自己正置身龐大的石化工廠。經過一年多的試點攻堅,這個傳統的異味“重災區”,已成為上海石化“無異味示范區”。“有異味,說明生產運行系統存在物料泄漏。泄漏,不僅影響經濟效益,不利于員工身心健康,對安全生產也是一種威脅。”公司領導認為,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上海石化理應自我加壓讓環境更加友好。從精細管理入手,上海石化總結出一套“堵疏結合”的戰術。開展地毯式檢查,對排污閥加裝“絲堵”,含油污水井加蓋密封,地漏以石棉布鋪底并加蓋,再壓上小沙袋。在堵的同時,首創并應用含油污水密閉排放系統,對異味進行疏導。
作為中國最大的煉油化工一體化綜合企業之一,“十一五”期間,上海石化開展了一系列“綠色行動”,投入10億元用于環保治理。今年1-5月份,上海石化工業廢水達標率100%,化學耗氧量排放量同比減少12.89%。蒸汽跑冒產生的“小白龍”,在石化企業并不少見。據統計,蒸汽消耗,占到上海石化燃動能耗的23%。通過優化運行,上海石化將多余的蒸汽回收,吃干用盡。2010年,上海石化被授予“中華環境友好企業”稱號。從2009年開始,上海石化還全面打響了“消滅火炬”戰役。通過裝置消缺、精細管理、設施改造等措施,當年就回收利用火炬氣20595噸,相當于節約了27950噸標煤。上海石化安全環保監督部副主任郭志宏告訴記者,結構調整是轉變增長方式、實現能源節約的一項重要措施。
近年來,上海石化以結構調整為支撐點,以技術進步為突破點,實現節能工作的新跨越。“環保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根基,生產綠色產品將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上海石化總經理王治卿表示,上海石化堅持向綠色要發展,以轉型謀突破。
(本文章摘自7月13日《 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