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閣:踐行黃金為民,砥礪黃金品質,樹立黃金形象
胡錦濤總書記深刻指出:“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認識真理永無止境,理論創新永無止境。”中國黃金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黃金”)在改革發展的歷程樹立“黃金為民”理念,是中國共產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在黃金領域的具體體現和無限延伸,是中國黃金事業發展的根本宗旨和目標方向,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和實現途徑。
結合中國黃金的實際,倡導和踐行“黃金為民”,就是要建立國家黃金戰略,確保國家經濟安全;大力倡導藏金于民,引導行業健康發展;加強黃金市場研究,引導人們理性投資。
多年來,中國黃金堅持“為民”主線,轉方式、調結構、保增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走綠色發展之路;履行央企政治、經濟、社會和黨建四大責任,服務人民群眾,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致富一方百姓,在建設國際一流礦業公司,推進科學發展中筑牢“黃金為民”理念的根基,充分發揮其理念的精神力量。
積極增加黃金儲備,維護國家金融安全
一個國家的強盛和貨幣國際化緊密相連。黃金是終極貨幣,是貨幣背后最重要的價值體現——“貨幣錨”,具有無與倫比的避險和防通脹功能。美元、歐元之所以能成為世界兩大國際貨幣,相當程度上是因為有巨額黃金儲備。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人民幣國際化或區域化是必然趨勢。要使人民幣國際化或區域化,除了強大的經濟總量、外貿總量外,合理的黃金儲備是重要參數。
雖然在2001年和2003年,我國曾兩次增加黃金儲備,即從394噸調整到500噸和600噸,但這個過程顯得保守和緩慢。此后我國的黃金儲備雖然又增加了454噸,但絕大部分是2009年在金融危機的刺激下匆忙購買的,此時的國際黃金價格已經上漲。由此可見,中國的黃金儲備需要增強前瞻規劃和戰略遠見。
因此,我國需要清晰而堅定的黃金儲備戰略,以長遠規劃持續增加黃金儲備規模,逐步成為一個與自身經濟實力相稱的黃金儲備大國,而不受短期黃金價格波動的干擾。不僅如此,還應通過靈巧的政策手腕,逐步增強黃金市場價格“話語權”。
大力倡導藏金于民 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在1997年開始的亞洲金融危機中,韓國是亞洲四小龍中受創最重的國家。但韓國人響應政府的號召,踴躍捐出自己家里的黃金首飾,有些人幾乎傾其所有,200多萬韓國人捐出黃金總額高達10億美元,大家同心協力,共同渡過了經濟危機。
這個生動的事例從一個側面說明了“藏金于民”的重要性。它是官方黃金儲備的有效補充,在維護國家金融安全方面的作用同樣重要。世界黃金協會的統計顯示,目前我國民間人均擁有黃金不到5克,與全球人均20多克相比差距很大。
因此,集團黨委認為,我國制定的國家黃金戰略,還應該把增加黃金儲備和推行“藏金于民”,即開放民間黃金市場、增加民間黃金持有量聯系起來,盡快扭轉黃金官方儲備和民間儲備“雙低”的局面。民間黃金儲備是官方黃金儲備的有效補充,在維護國家金融安全方面同樣起著重要作用。
作為踐行“黃金為民”理念的大型黃金企業,中國黃金開展了以“維護國家金融安全,推動藏金于民戰略”的“筑堤”工程。自覺著眼于黨和國家的戰略大局,盡最大努力增加國家黃金資源儲備,維護國家金融安全。在努力生產更多黃金的同時,積極延伸產業鏈、開發新產品,增加黃金投資品、飾品品種,鼓勵民眾參與黃金市場,實現“藏金于民”。
作為實施“藏金于民”戰略的重要平臺和前沿陣地,有近1700家“中國黃金”品牌店,通過實施“惠民利民”工程,開展“比服務、比效能、比規范、比形象”等主題實踐活動,采取“回購”、“代管”、“實時金價”等創新性措施,打造了一批“黨員示范崗”、“巾幗示范崗”、“微笑服務崗”等創先服務品牌,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歡迎。“十一五”期間,“中國黃金”黃金投資產品市場占有率達到34%。
切實轉變發展方式 堅持綠色發展之路
堅持低碳發展方向,樹立綠色價值觀和生態文明觀。近年來,中國黃金對傳統文明形態特別是工業文明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探索,在豐富實踐的基礎上孕育形成了新型資源開發觀這一具有中國黃金特色的創新戰略思維,既是認識的成果又是實踐的成果。通過開展“安全環保綠化美化”的創新工程,始終堅持“不在任何地方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從事黃金生產”的莊嚴承諾,提高綠色準入標準,實行生態環境一票否決制度,堅持走環保優先、安全優先、節約優先、和諧優先的發展之路。
截至2010年底,中國黃金新建礦山環保投入占總投資比重達5%,超過3%的國家標準,在西藏甲瑪、內蒙古烏山兩個生態特別脆弱的礦區,環保、綠化投入分別達到了總投資的11%和13%。2010年萬元增加能耗比2005年降低34.4%,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分別減少14%和11.5%,均超額完成國家要求的“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
“十二五”期間,集團黨委圍繞“建立世界一流礦業公司”的目標,制定了“轉方式、調結構、保增長”的具體思路、內涵、要求和途徑,提高服務其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轉方式。轉變增長的動力和途徑,由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由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科技進步、管理優化,提高勞動者素質轉變;其次是轉變生產方式,實現規模、速度、結構、質量、效益、安全、環保的有機統一。二是調結構。黃金是稀缺資源,且往往和銅、鉬等有色金屬伴生。為提高資源利用率,集團公司確立“以金為主,多金屬發展”的產業定位,加大資源勘探、獲取和開發力度,實施重點成礦區帶找礦工程,同時延長產業鏈,上下游一體化發展,大大提高了黃金產業集中度。三是保增長。按照國務院國資委 “四強四優”標準,在資源增儲等多個方面全面打造核心競爭力。集團公司以探礦增儲、資源并購整合、基地建設、積極穩妥開發境外黃金資源等方式加快推進資源增儲;同時,積極爭取地方政府支持,在區域內整合資源、多點突破、整體開發,成帶連片占有資源。依托在多倫多和香港上市的中金國際,利用海外資本積極穩妥實施“走出去”戰略。截至2011年底,集團公司保有資源總量為金1384噸、銅990萬噸、鉬201萬噸,分別位列全國第一、第三、第五位。
履行央企社會責任 努力致富一方百姓
胡錦濤總書記多次強調:“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國黃金忠實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開展以“親民、為民、富民“為主要內容的主題實踐活動,以改善民生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為致富一方百姓做貢獻。
中國黃金維護礦山周邊環境的穩定,帶動周邊區域的發展。尤其是在新疆、西藏、內蒙古、云南、貴州等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地區,最大限度地加大投資、吸收當地居民進入企業工作,變“輸血“為”造血“。同時,加大對當地職工乃至民眾的培訓,帶動地方經濟、維護一方穩定,與企業所在地的廣大百姓分享發展成果。
2011年上半年,集團公司西藏華泰龍礦業公司實現產值占西藏自治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2.8%,占墨竹工卡縣的98.4%;上繳稅費1億元,占墨竹工卡縣的50%。同時,華泰龍公司通過修橋鋪路、捐資助學、興修水利、走訪慰問,竭盡可能為當地群眾謀福利;特別是堅持“用工本地化”,把項目運輸、綠化等配套業務同當地全體村民建立起股份合作經濟體,提高了礦區周邊農牧民群眾的收入,使農牧民共同致富,受到了地方政府和廣大群眾的交口稱贊,真正打造了民心工程。
內蒙古礦業公司多次派人對周邊牧民的養老、醫療、子女就業情況進行調研,形成了牧民檔案,為周邊牧民繳納養老保險,讓他們老有所養,沒有后顧之憂,并幫助他們解決牧民子女就業問題,先后安置呼倫貝爾市各旗縣各類人才139人,占定員總數21%,緩解了駐地的就業壓力。
經過近10年的快速發展,我國黃金行業在世界黃金版圖上,已經從追隨者成長為領軍者,并進入了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面對時代賦予的機遇和市場競爭的挑戰,中國黃金將繼續踐行“黃金為民”理念,堅持與時俱進,始終站在時代前列,積極推進國家黃金戰略,帶動黃金產業優化升級,開辟科學發展的新境界,為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ū疚恼抡浴蹲瞎忾w》201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