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世界能源最終還靠核能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 孫勤:
我們準備在“十二五”推出一個完全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這個機組已經得到國家核安全局的初步認定。今后,大家就不再“三國演義”了,國內設計研發的機組可能就“兵合一處”,就推出一種堆型。
“現在是解凍,但核電建設的步伐肯定會放緩。”11月12日,十八大代表、中核集團董事長孫勤向媒體表達了他對中國核電審批重啟后的發展態勢的基本判斷。
歸咎原因,“還是一個安全穩定的問題。”孫勤說,“不能搞大躍進,不能太冒進,還是要穩扎穩打。”盡管我國在核電上有很大的需求和發展空間,但是整個節奏還是要把握好的。中國核電技術和能力本身的不足也必須正視,而“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核電應該不斷地提升自我發展的能力”。
孫勤認為,到2020年后,中國核電會得到較快的發展。“世界的能源,最終還是要靠核電。”
核電站建設和運行過程應該全透明
《中國經濟周刊》:無論是沿海還是內陸,人們對核電的恐懼一直存在,尤其是日本的福島核危機之后,這種恐懼更甚。如何從安全性上讓民眾感到放心?
孫勤:我們一直在解決建設與安全之間的矛盾。第一,選擇的技術路線和機型的固有安全性比較高。當前,我們新開工的項目要符合三代核電技術,甚至超過三代,這已經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核電安全標準。第二,核電站的建造必須保證質量,不留任何隱患。第三,要有一批人來運行好核電站。這就需要一批高素質的管理人才,而且要有比較好的安全文化和理念,能做到按最新的安全理念來運行管理。最后,“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必須有一套有效的安全運行應急體系。我們現在就需要具備應急的隊伍、能力和手段,而且還有一個第三方的監督力量。
公眾的認識和接受是建設核電站最基礎的條件。今后核電站的建設和運行過程都應該要全透明,包括氣體排放或者廢液排放等都應該要接受公眾輿論的監督。只有這個措施做好了,公眾才會認為核電站是好的,同時也是安全的。這是一個負責的態度。
《中國經濟周刊》:最近國家表示不開啟內陸核電站,是受到輿論的影響還是我們的技術能力達不到?
孫勤:主要不是技術問題,西方也有很多建設在內陸的核電站,這沒有技術上的根本性原因。我想核電站建在沿海也好,內陸也好,技術都不是問題,關鍵還是在于人的可控的管理。歐洲也在城市邊上或者經濟發達的地方建了很多核電站。我想,只要安全允許之下是沒有問題的。大家不要有這些顧慮。
“十二五”將推出完全自主產權的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
《中國經濟周刊》:目前,我國的核電技術還很不統一,幾大核電公司都有自己的核電技術,這是否會對今后核安全的保障和管理帶來難題?
孫勤:要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我們現在引進的有法國技術、加拿大技術、美國技術、俄羅斯技術,給管理帶來一些不便。但這只是一方面,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些國家的核電都有一定的技術基礎和管理能力,我們博采眾長,這對中國核電的整體設計和管理能力都會起到促進作用,有利于整體水平的提高。
《中國經濟周刊》:目前幾大公司還是堅持各自的技術,未來技術路線能統一嗎?
孫勤:從全局來看,為了提高整體效益,便于管理,我們還是要在技術路線上逐步統一。
由于我國的核電處于起步階段,最初的核電技術肯定依靠引進,而在掌握技術以后,10年內會統一技術路線,包括統一的國家標準、統一的設備裝備制造、統一的核燃料。這樣,我們核電整體的安全性、經濟性、規模實力和競爭力會得到更好的體現。
中央也作出相關規定,在技術路線上給予了引導。第一,主要發展三代核電技術;第二,在三代技術上,政府要求中核集團跟中廣核集團合作拿出一個堆型。我們準備在“十二五”推出一個完全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這個機組已經得到國家核安全局的初步認定,認為跟國際先進水平保持一致。今后,大家就不再“三國演義”了,國內設計研發的機組可能就“兵合一處”,就推出一種堆型。
核廢料處置場已選址
《中國經濟周刊》:核能本身是一種清潔、安全的能源資源,但核廢物的處理一直是個難題,當前我們采取的“深地層掩埋”方法是否足夠安全?目前有沒有一個處理高放射性物質的規劃?
孫勤:對放射性廢物進行妥善處理,這是核電安全和環保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現在,很多人對核電顧慮的就是乏燃料。反應堆放射運行完后,殘留的乏燃料里存在高放射性,而且放射性周期很長,甚至達到萬年以上。這就造成很多不可預測的情況。
我們采取的“深地層掩埋”法, 當前歐洲也在采用。它不僅僅是把核廢物處置在地層里面,而且采取相對安全、環保的處理辦法。比如,把核廢物做成玻璃塊,上面加層不銹鋼保護套,放入400米以下的深地層。這可以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但沒有最終解決問題。
現在,我們正在努力去解決這個問題,中國也正在積極推進,也有相關規劃。在2020年以前,我們要建成一個深地層處置的實驗室,這在國家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里已經明確。為此,我們前不久還專門到瑞典的實驗室去考察。現在,我們已經找到地方作為選址。
同時,我們準備進行建設處置場,負責核廢物今后的處理。這將是對核廢物深地層商業化處理的一個處置場。很多外國專家到我們這個處置場現場看了,都認為選址條件非常好,地層很穩定,空氣很干燥。我們規劃,實驗室做完以后就進行這個實用處置場的建設。
《中國經濟周刊》:最終有沒有可能出現一種完全解決核廢物的技術和辦法?
孫勤:對于核能,人類并沒有滿足于將核廢料藏在地底,正在研究更先進的辦法。比如,把放射性的東西放在反應堆里面,反應堆通過照射或者嬗變,使它從長放射性的核素變成短放射性的核素,我們叫做“嬗變技術”。這從技術、理論上是完全可能的。如果這個研究出來的話,就最終解決了高放射性廢物處置的難題。目前,我們還是以深地層處置為主,但正在研究和加快解決核廢料處置的問題,而且進展還比較好、比較快。
(本文章摘自2012年第45期《中國經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