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重工——站在世界海洋科技前沿
我國第一艘30萬噸原油船、世界最大級別的38.8萬噸礦砂船、首臺自主品牌船用中速柴油機、首根完全國產化的低速機曲軸、首臺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號……代表造船業領先水平的重量級船舶產品一個個橫空出世,實現了幾代中國造船人的夢想,推動中國造船業站在世界海洋科技的前沿。
作為我國最具實力的特大型造船集團,10余年來,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發展成為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世界500強企業,連續8年在國資委中央企業業績考核中獲得A級。
強化創新驅動發展
敢想敢變,突破創新,在我國造船業的多個船型建造領域,中船重工都是首開先河。創新讓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市場地位不斷鞏固
不創新,就沒有出路。中船重工始終把創新作為推動科學發展的主攻方向,著力推進理念、思路、模式、技術、體制和機制創新,為持續快速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10多年前,中船重工就敢于第一個吃“螃蟹”,在大型船舶的研發上,吸收國外先進理念,創新研發模式,走出了一條“以我為主、與國外公司聯合設計”的道路,掌握了超大型油船的關鍵設計技術,承接建造了我國首批30萬噸原油船(VLCC),打破了國外在設計建造VLCC上的壟斷。2004年6月,首批5艘VLCC全部交付船東,建造質量取得了世界著名的挪威船級社和船東的高度評價,使我國成功躋身建造超大型船舶的國家行列。中船重工旗下的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通過不斷探索和創新,研發建造了我國第一座3050米水深的半潛式鉆井平臺,并出口美國,目前在巴西油田使用良好。
幾年前,在我國深海載人潛水器立項時,中船重工挑戰極限,把深海載人潛水器的工作深度定格在7000米。此前,世界載人潛水器作業最大下潛深度為6000米。中船重工堅持邊摸索、邊設計、邊試驗,經過7年的攻堅克難,先后突破了耐壓密封、生命保障、水聲通信等一系列重大關鍵技術。今年6月,“蛟龍”號深海載人潛水器成功突破了7000米,最深達到7062米,再次刷新了世界同類載人深潛紀錄,使我國具備了在全球99.8%以上的深海海域開展載人深海作業的能力,實現了我國深海技術發展的新突破和重大跨越,標志著我國深海載人科學研究和資源勘探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創新,讓中船重工展翅高飛,在主流船型的市場地位不斷鞏固,新船型儲備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2001年至2011年,中船重工經濟總量、營業收入、增加值、利潤總額年均增長均超過20%。
調整結構協調發展
軍品做精、民船做強、非船做大,中船重工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不僅圓了我國造船人建大塢、造大船的夢想,更是在非船產業強力拓展
中船重工經濟總量中民品份額已經超過80%,非船產業占比達到42%。
海軍裝備研制水平全面躍升。中船重工10年來相繼突破了一大批高新技術武器裝備關鍵技術,交付多型海軍裝備,總體設計能力、總裝建造能力、系統集成能力、設備配套能力全面提升,為我國海軍裝備現代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民船經營生產跨越發展。從承接建造我國第一批30萬噸超大型原油船開始,中船重工就沒有停止過造大船的腳步。從我國最大的32萬噸原油船到世界最大級別的38.8萬噸礦砂船,從我國首創的18萬噸散貨船到萬箱集裝箱船……都是我國船舶工業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截至目前,中船重工已累計承接VLCC油船69艘,4250箱集裝箱船49艘,18萬噸散貨船73艘,海洋工程47座。批量建造有力促進了建造周期的縮短,中船重工建造的VLCC水下周期最快達到38天,4250箱集裝箱船水下周期最快達到30天,主流船型建造周期逐步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海洋工程形成批量建造能力。中船重工已經能夠設計建造多種船舶和海洋工程產品,年造船產量由100萬噸提高到超過1000萬噸。
非船產業發展勢頭強勁。中船重工堅持有限、相關、多元發展,堅持行業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相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步伐,搶先進軍具有戰略性、前瞻性、高成長性的新興領域,成功開發了一批具有首創性、處于領先地位的高端產品。其中,風電產業從零部件、配套到整機組裝,再到風場基地建設,成功打造了國內最完整的風電產業鏈;國內首臺套大型樞紐機場行李處理系統以及弱電系統、信息系統交付使用;污水處理核心設備曝氣鼓風機研制成功并實現替代進口;分布式能源、生態清淤節能環保產品已形成品牌并占據行業領先地位。
目前,中船重工已在能源裝備、交通運輸、電子信息、特種裝備、物資貿易等五大領域形成了一批處于領先地位的品牌產品,2011年實現非船經濟總量746億元,是2001年的15倍。
防范風險保障發展
居安思危,面對全球船舶制造業的起伏波動,切實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助力中船重工穩健前行
船舶是典型的大宗商品,有些單船價格甚至超過1億美元,加上直接受國際經濟貿易影響,蘊含的風險因素不容小視,風險防范至關重要。中船重工總經理李長印提出,經營企業就是經營風險,控制風險最好的辦法就是科學發展。
根據英國克拉克松公司的數據,從2003年開始國際造船市場掀起了一輪高峰,此后的6年間,有5年新船成交均超過1億噸,2007年更是創紀錄地達到2.7億噸,船企面臨訂單“排隊加塞”的火爆現象。中船重工保持清醒頭腦,于2004年成立船舶經營風險控制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建立了一整套風險控制措施,加強船舶合同審查和規范管理,努力把風險因素降到最低。中船重工還開創了國內造船與鋼鐵企業聯姻的先河。2004年11月,大連船舶重工與鞍鋼集團公司共同出資組建大連鋼材加工配送有限公司,有效保障鋼材供應。正是這些戰略性舉措,奠定了中船重工應對造船業繁榮之后大幅回落局面的堅實基礎。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中船重工提出了“堅定信心、嚴控風險、危中求機、持續發展”的方針,在全面按時高質量完成軍品任務的同時,千方百計保交船、控風險、拓領域,實現民船做穩做強;做強做大非船傳統優勢產品,大力開發新產品,使非船業務成為集團公司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支撐。今年上半年,中船重工完成經濟總量同比增長11.8%,完成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7%,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7.5%,承接合同金額同比增長5%,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明顯好于同行業總體水平。
(本文章摘自9月5日《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