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飛進田間噴灑農藥節省人力
2016-09-03|作者:|來源:常州日報
8月27日,在溧陽市海清農機專業合作社水稻種植基地,看到兩架無人植保機正在離地約1.5米的高度,對水稻進行病蟲害防治。溧陽市植保站負責人周國民說,無人機離地近,可使農藥直接打到水稻根部,不浪費。
采用無人機作業,是今年才試行的,這也是第三代農資植保技術。從彌霧機到高壓泵,再到無人機,既是農業機械化作業的轉型升級,更是農飛防技術的創新。“10公斤農藥現在可用10畝地,平均1分鐘1畝,省工、省力、環保、安全而且效率高。”周國民說。
海清合作社理事長趙敏指著田頭說,這片水稻都是她自己的,共有3000多畝。往年這個季節,她要請上二三十個工人一起來打農藥,連續打上好幾天。遇上大熱天,每個人的頭上還得裹得嚴嚴實實,1個人半小時也只能管1畝地。“今年全部包給‘農飛防’公司,雖說每畝要付10元服務費,比人工用高壓泵施肥要貴3元,但效率高,還不要我到處找人。”
農飛防公司是今年5月25日才成立的,是溧陽市供銷合作總社的一項創舉。溧陽供銷社主任芮子遐說,為了實現化肥農藥零增長目標,他們引進科技植保技術,積極推廣農飛防。由江蘇蘇南農資配送有限公司投資110多萬元,購買6架無人飛機,與河南農飛客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蘇金禾植保有限公司合作,為溧陽市及金壇區農業提供農作物病蟲害及除草統防統治。目前,他們已與15家專業合作社建立合作關系,服務農田面積11000多畝。
據了解,溧陽供銷社被省供銷合作總社列為全省綜合改革試點。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改造自我,服務農民”的總要求,全面深入推進綜合改革。
重組改造,拓展服務空間。他們把供銷社無形資源與專業合作社有形平臺有效對接,搭建服務載體,如社渚供銷社在銀聯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實行基層社“四位一體”改造,投資50萬元建立了農資配送中心,形成“基層社+合作社+農合聯+農資配送”于一體的基層組織綜合體,服務農戶近200戶及2000多畝農田的同時,還為安徽郎溪縣部分農戶提供收割和水稻插秧服務。
社企合作,完善農資經營服務體系。由南渡供銷社出資175萬元與蘇農溧陽公司合作,成立蘇南農資配送有限公司,改造市級配送中心兩個和農資網點20個,規范85家農資連鎖網點農資配送,并建立用戶檔案,實行可追溯制度。同時,助推以農資銷售向農資服務轉化,建立首家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華昌院士工作站,配套設立標準化測土配方實驗室,目前已為溧陽73戶種植大戶免費提供測土配方和專家授課,還舉辦“物技結合”農民培訓班98場,培訓人員9000多人次。
據悉,從2011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100萬元專門用于供銷社為農服務體系建設;市供銷社每年安排100多萬元專門用于供銷社為農服務社樣板社建設和基層社改造。下一步,溧陽供銷社綜合改革將圍繞“333”目標進行三大突破:
面對管理體制不活問題,創設3大中心:市合作經濟組織指導服務中心、為農服務管理中心、社有資產投資運營中心,完善基層社為農服務工作考核評價體系,增強基層社為農服務能力。
面對基層組織建設薄弱問題,構建3個為農服務層:探索基層供銷社股份合作發展模式、“市農合聯+鎮農合聯+專業合作社”合作體系、“社村共建”為農服務社辦社新模式。
面對經營退化問題,創新3個經營服務業態:完善農資經營服務體系,構建以“農資供應、農產品購銷、農機服務、農技推廣、農民培訓”為一體的“五合一”服務模式;完善農產品購銷服務體系,建立“網上供銷社”平臺與電商合作,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完善農村放心消費服務體系,建立統一標識、配送、管理、服務的連鎖經營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