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智能化將引領農業現代化
農業現代化發展與農機智能化發展息息相關,我國農業現代化經過1.0到3.0的演進,如今正向4.0邁進。在農業4.0新時代,將呈現以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為支撐和手段的一種全新現代化農業形態。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國際農機展上,由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主辦,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吉峰農機連鎖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甘肅省機械科學研究院、廣東現代農業裝備研究所、四川農業機械研究設計院、山東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協辦的智能農機裝備與配套農藝新技術論壇會暨共建丘陵山地與高新特色農機戰略聯盟農業4.0生態圈成功舉辦。此次論壇上,各研究所、協會、企業領導專家為實現農業生態化、金融化、網絡化建言獻策,共同推動農機事業加速發展。
裝備技術創新是基礎“堡壘”
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所長陳巧敏表示,農機行業發展要突破“上有天花板,下有地板”的雙重擠壓,必須加快發展智能農機裝備技術,農機農藝深度融合,提升農機裝備的供給能力,縮小與國外產品差距。支撐現代農業發展,保障糧食和產業安全,既是農機人的歷史機遇,也是農機人的歷史挑戰。在呈現科研領域農機化最新成果的基礎上,才能談互聯網+、智能化、電商平臺、農機新能源、農業新技術、金融助力等新型而廣義的農機化概念,為推進現代化農業出謀劃策。
為推動農機產業升級轉型,行業一直在不懈努力,也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南京農機化研究所在油菜種植方式上取得了新突破,創新了毯狀苗油菜機械移栽技術。據南機所吳崇友研究員介紹,此技術克服了油菜主根發達、側根細短,難以形成毯狀苗的難關,通過高密度、化控、控肥等措施,形成了能提、卷而不散的毯狀苗,滿足了移栽機快速高效栽插對秧苗的要求。
在玉米全程作業裝備智能化關鍵技術上,山東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也取得重大突破。據孫宜田研究員介紹,以深松(翻)作業為例,其深松作業監管系統綜合了傳感器技術、計算機測控技術、GPS/BDS衛星技術及無線通訊技術,采用自主研發的深松檢測傳感器,實時測量深松深度,通過機載液晶屏實時顯示作業參數,為機手作業提供參考依據,為深松作業補貼提供量化依據,提升農機作業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在新能源的農機裝備研究方面,四川省農業機械研究設計院近幾年致力于太陽能提水等技術的創新。太陽能提水技術通過太陽能光伏陣列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驅動水泵專用機組進行提水灌溉。太陽能提灌站由太陽能電源系統、提灌系統、控制系統組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無需人員看管,維護工作少,是集經濟性、可靠性和環保效益為一體的綠色能源高技術產品。
用智能高效掌好智慧農業的“船舵”
未來種田靠“數據”,智能農機的發展需要更有效地通過數據服務來利用農業資源。例如,迪爾公司的FarmSight、杜邦先鋒的Field360都是被廣泛使用的農業大數據系統,可以有效幫助農民收集來自機械化農場設備的種植和產量數據,并將這些信息輸入數據庫,從而應用于農業生產。南機所的金誠謙研究員認為,農業機械專用傳感器、農業機械導航與智能化控制作業裝置是當前制約農機智能化的瓶頸。“高效、可靠、舒適、通用”是未來農業機械發展的方向,農業機械必然走向智能化。因此,研究作物屬性、機具作業參數、作業質量之間的關聯調控規律,構建多參數融合的智能化調控策略應是下一步的研發重點。
江蘇北斗衛星應用產業研究院產品中心主任吳文南表示,基于衛星導航的北斗技術將是智能農機的有力助力。將北斗信息終端裝備于農用機械,通過系統平臺為機械化播種、插秧、植保、收割、深松、秸稈還田等農機作業,提供作業數據采集、自動化處理、統計分析、精細化管理等服務,為農機作業管理工作提供科學有效的解決方案。未來農機發展必定是在作業統計監控下的信息化平臺上進行,農業將更加感知化、精準化、智能化。
基于智能高效的農業發展模式,政府部門可以實現農機作業實時全局監管,通過年度、季度作業數據統計分析,補貼發放依據和政府決策管理,提高監管效率,降低監管成本;準確掌握農機作業進度;合作社和農戶可準確掌握農機作業進度,實時查詢農機投入和地理分布情況,作業過程中完成測畝,節省人力開支和時間成本;農機企業可以建立龐大的用戶信息庫,通過大數據智能商業分析、科學指導生產銷售和服務,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提高農機產品科技含量,增強用戶粘性。
戰略聯盟——開啟農機4.0的“秘鑰”
我國農機發展已進入新歷史時期,主要糧食產業主要環節進入低速增長期、農機基本品類如玉米收割機、拖拉機等產量過剩……在此時間點上,如何理性看待分析行業?如何把農機做大做強?產業整合是“王道”。當前“互聯網+”環境下,發展現代農機就是要實現農業機械化與信息化相融合,做到“四化”同步推進:一是農機政務管理高效化,提高辦事效率、整合行業資源、輔助政府決策;二是農機生產智能化,通過科技融合帶領農業發展;三是農機服務便捷化,做到更便利、更精準、更高效;四是農機營銷網絡化,實現市場全球性、資源整合性、資本流通性。
吉峰農機連鎖集團董事長王新明認為,大行業做出高價值,需要行業優秀企業家、優秀企業以結盟式發展;必須打破小散亂、惡性競爭的怪圈,進行產業鏈深度聯合,形成行業閉環,變惡性競爭為生態圈的良性、有序競爭;聯合行業生態圈的優勢力量,協助政府主管部門推動行業政策環境的變化。
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江蘇北斗衛星應用產業研究院、海爾產業金融、吉峰農機連鎖集團、成都吉匯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創建的丘陵山區與高新特色農機戰略聯盟,實質上是搭建一個開放共贏的農機與三農“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開啟了現代農業4.0生態圈。“緊緊圍繞農業產業,農業4.0生態圈依托南機所的技術創新研發、吉峰集團的線下經銷商網絡資源、海爾產業金融的金融工具資源、北斗衛星的數據精細化管理解決方案、農吉匯的農業互聯網平臺資源,形成緊密戰略合作關系,融合各方核心優勢資源,打造全新的農業生態模式,實現可持續發展。”吉峰農機連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鄧永華介紹道。
創建戰略聯盟,就是為傳統農機產業插上互聯網技術的“翅膀”,實現資源融合共享,逐步從業務合作到戰略聯盟再到股權合作,形成現代4.0生態圈,通過大數據挖掘用戶需求,使每個環節都由專業人士進行處理,將產出價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