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江蘇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有序推進
- 發布時間: 2017-04-28 來源:新華網 作者:周樂羽
日前,江蘇省農機局組織新華社、新華網、新華日報、江蘇衛視等多家媒體,深入揚州、泰州、常州等地,就全省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及示范縣創建等相關問題進行了專題采訪。期間深入田間地頭,分別走訪了基層干部、技術專家、農機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從整體上來說,江蘇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正有序推進,并取得階段性成果。
據不完全統計,全省新增75馬力以上的拖拉機1.43萬臺,插秧機5540臺,各類聯合收割機1.99萬臺,15個首批示范縣共新增插秧機2813臺,糧食烘干機1582臺,高效植保機1614臺,育秧流水線249臺套,分別占全省統一機型新增數量的30%以上,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迅速提升,2016年全省農業機械化水平達到82%,機插率超過75%,玉米生產機械化實現穩定發展。稻麥秸稈機械化還田面積超過4080萬畝,還田率達到50%,糧食產地烘干能力達到27%,整體示范創建氛圍 初步形成。全省共建成51個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鄉鎮,122個示范村組和303個示范片。
2016年江都全年農機化發展投入1.95億元,凈增56%。城區農機合作社達92家,其中11家獲"十三五"首批省級示范社,總量列全省第二;培育裝備資產50萬元以上農機大戶161個,土地規模經營率達57%。浦頭鎮光譜糧食生產互助聯社為載體,整合7個農機合作社,6個農機規模服務大戶,實現農機服務訂單化,受到農戶歡迎。
在高郵“田頭課堂”、“大棚課堂”、“庫房課堂”到處可見,這種創新的教育形式,不僅提高了廣大農機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水平、同時也提高了廣大農民對創建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認識程度和參與創建工作的熱情。
據揚州市農機局殷立松介紹,目前揚州大部分農機手集中在40歲-50歲的年齡段,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通過選擇條件合適的田間地頭、設施大棚、烘干中心等場所,邀請經驗豐富的一線農機手、技術能手、農機教員等“土洋”專家,根據百姓需求,進行專項培訓,真正做到培訓一次收益終身,有效解決糧食生產過程中機插秧、烘干、植保等技術難題。
據省農機局有關領導介紹,2017年江蘇將按照省政府的有關部署,全力推進農業供給測改革,以促進農民增收為中心。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推廣各地成功經驗,指導各地加強與農業部門的合作,不斷提高技術應用水平。確保“十三五”末,全省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達到80%以上,逐步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