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農機社會化服務提檔升級關鍵在五個“圍繞”
全國農機社會化服務提檔升級現場會的第一大特點是重點在現場,現場參觀時間占2/3。22日8時30分會議開始,但沒有像一般會議一樣在會議室里宣布開幕,而是讓代表們直奔參觀現場,開始了一整天的現場觀摩活動。參觀的第一站是在離水稻圣地---河姆渡文化遺址不遠的田螺山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11月,社員從101人,注冊資金192萬元,流轉土地12600畝,擁有各種農業機械300多臺(套),設有育秧中心、培訓中心、烘干中心、農資中心、農機維修中心,總資產達1360萬元。2017年經營收入1630萬元,每股分紅10700元,社員年收入普遍在20萬元以上。第二站是慈溪市正大桑田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以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規模化為手段,以“糧食產業”做精做細做強為目的,按照“培精品、擴規模、活機制”的農業發展理念,圍繞糧食生產做文章,實現農業產、供、銷一條龍服務,不斷提高農業質效,提升社會與經濟效益。截至2017年底,合作社農機擁有量200余臺(套),農機原值1096.7萬元,年經營收入達155萬元。最后一站是慈溪市瑞豐農業投資有限公司機器換人示范點,讓與會代表領略了現代化工廠化蘑菇生產線的風采。
會議的第二大特點是重基層,讓基層的同志先說,領導同志最后講。23日的會議交流階段只有半天。率先出場的是寧波市農機化服務總站站長,接著山西省、黑龍江省、江蘇省、上海市松江區、安徽省亳州市、河南省許昌市農機局(辦)的代表接連登場,介紹了他們推進農機服務組織建設的成功經驗。會議還安排了山東高密宏基農機合作社、大田農社、湖南岳陽豐瑞農機合作社介紹經驗。
最后,農業農村部農機化管理司副巡視員王家忠發表了重要講話。王家忠充分肯定了我國農機社會化服務發展取得的顯著成效。2017年我國農機專業戶超過500萬個,鄉村農機從業人員5128萬人。農機作業服務組織18.7萬個,其中農機合作社數量達到6.8萬個,入社成員數達到152萬人(戶)。在全國初步形成了以農機作業服務為主,以技術推廣、技能培訓、機具維修、配件供應、信息服務等為支撐、功能較為完善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2017年全國農機化經營服務總收入達到5336億元,農機經營服務總利潤達到2004億元。會議要求各地準確把握農機社會化服務發展面臨新形勢,針對服務組織化程度不高、服務領域不寬、服務市場規范化不夠、實用人才缺乏等問題,緊抓機遇、乘勢而上,扎實工作、務求實效,在實際工作中做到“五個圍繞”。
一是圍繞優化農機裝備資源配置,積極促進多元農機服務主體融合發展;
二是圍繞助推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探索發展“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等“一站式”成龍配套服務模式;
三是圍繞持續增強發展后勁,大力加強農機社會化服務制度規范建設和高素質人才隊伍建設;
四是圍繞提升管理服務效率,加快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在農機社會化服務中的有效應用;
五是圍繞解決制約新型主體發展壯大的瓶頸問題,進一步完善農機社會化服務支持保障措施。
來源:中國農機化信息網 作者:梅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