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升級,看我國鋁企對高端鋁的探索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鋁材生產國和消費國,整體占比都接近50%,但目前我國鋁加工行業普通產品生產能力過剩,而高技術含量、高精度、高質量產品的生產能力嚴重不足,第三代鋁-鋰合金技術、全鋁車身、航空航天鋁板以及發動機制造領域的工藝裝備水平和設計制造能力仍有差距。 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鋁加工行業整體技術創新能力不足;二是缺乏自主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等方面,中國鋁工業自主開發的新材料不多,在新合金開發方面基本是跟蹤國外產品,自主開發幾乎是空白,尤其是技術含量高,具有重要發展戰略意義的鋁航空航天等高新技術材料,絕大部分還要依靠進口。 尤其在高端鋁合金方面,基本被美國鋁業公司、加拿大鋁業公司、德國克魯斯鋁業公司和日本輕金屬公司所壟斷。中國制造C919大飛機與ARJ21支線客機所采用的一切鋁材都是美國鋁業提供,ARJ飛機鋁合金為主,空機重量25噸,鋁制部件質量占飛機凈質量的75%,C919空機重量42噸,鋁制工件總質量占飛機總凈質量的65%。總體來說,中國共有約24種金屬材料需要依賴進口,其中的17種材料均為日本企業提供,占比70.8%。 預計將把80%的航空鋁板采購機會給中國本土企業,基于現有鋁加工的裝機水平和研發投入,2018年國產鋁材用量占比將提升至35%,2022年可提升至75%,2025年全部國產化將達到95%。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我國生產高附加值的高端鋁產品的空間還很大。因此,我國電解鋁去產能的工作中必須要向前看,要在去產能的過程中完成系統化的產業升級換代,這樣才能在國際競爭中取得長期的領先地位。 如今我國的電解鋁企業已經走上了產品升級的道路上,不少國內鋁企在近幾年都在高端鋁材的開發生產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績。 2016年12月,經過近10年的研究開發和專項攻關,中鋁西南鋁最終成為國內第一家完全掌握高強高韌7050鋁合金預拉伸厚板生產技術的企業。該技術的成功研發與應用,全面打破了長期以來西方國家對我國關鍵領域制造技術的封鎖,使我國相關制造技術水進入到了國際先進行列。 作為中國高端制造業代表企業之一的中國忠旺,經過20余年的行業積累,中國忠旺今天已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亞洲最大的工業鋁擠壓產品研發制造商,獲得進入鐵路、汽車、船舶、航空等行業在內的多項國際認證資質。是“復興號”整車車體鋁型材的供應商之一,同時積極進行航空航天用鋁領域的探索,針對鋁型材的規格、特性及嚴格的質量要求,啟動了“7075航空擠壓棒材”的研發項目。 山東南山鋁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南山集團(中國企業500強)所屬大型企業,作為國內唯一以鋁材為主業的上市公司,擁有全球唯一短距離最完整鋁產業鏈,公司規模和產量持續穩居鋁產業大型企業前列。南山鋁業從2012年起即開始研發技術壁壘較高的汽車鋁板與航空鋁板。 經過科學籌劃和系統論證,2010年初,豫聯集團年產60萬噸鋁精深加工高端鋁材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項目定位“國際一流、國內領先”。主要產品為替代進口的易拉罐罐身罐蓋料、包裝及電子用雙零鋁箔坯料、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用的陽極氧化材料、汽車和船舶用的交通鋁材,以及高端棒材和線桿等,廣泛應用于新型包裝、電子電器、交通工具及綠色建筑等領域。2016年11月,豫聯集團年產60萬噸高精鋁材項目建成投產。 2018年,11月28日,洛陽萬基鋁加工有限公司10噸1.0毫米厚鏡面鋁板產品順利下線,經檢測,該批產品的表面光澤度、延展性、反射性等各項指標均符合客戶要求。高端鏡面鋁板主要應用于轎車車標、車燈反光罩、儀表盤等裝飾領域,價格僅為不銹鋼材料的三分之一,市場前景廣闊。過去,全球的高端鏡面鋁板由日本住友、德國安鋁、奧地利奧鋁3個廠家生產。萬基鋁加工高端鏡面鋁板研發成功,打破該領域的技術封鎖。 山東魏橋鋁電公司與蘇州大學簽署成立高端鋁材料制造及應用技術研究院協議,促進雙方在高端鋁合金新材料制造及應用,加強先進鋁加工領域內的協同創新,積聚更大的發展潛力和動力,增強雙方在行業內的自主創新能力、市場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重點開發汽車及新能源汽車用系列高強高韌高耐疲勞6xxx新型鋁合金材料、高性能鑄造鋁合金和中間合金、新型包裝和電子電器用鋁合金材料。 如今,鋁行業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階段,想靠走量獲取較高的市場利潤已較為困難,走一條高精尖的道路,才能維持企業長久的發展。而高端鋁材的生產只是行業升級的第一步。我國電解鋁要實現徹底的升級,就要求電解鋁企業并不只滿足于單純地提供產品,更重要的是為高技術產業提供完善而精確的鋁材制造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