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農機購置補貼十大重點產品猜想:(二)微耕機、山地拖拉機
2018年即將結束,2019年到來之際,【大田知了】獨家策劃2019農機補貼十大重點產品猜想。眾所周知,農機化作為推動中國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農機購置補貼又是左右農機化的最大變量,希望通過分析和預測農機補貼的變化,把脈2019年中國農業發展的新動向、新機遇。 改革開放40年,我國主要糧食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從1977年的17%,躍升到2017年的80%,2017年全國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6%。特別是從2004年農機購置補貼開始,農機化水平飛速提升。 2004-2017 中國農業機械化率 可以說,這40年的農機化主要是平原地區、主要是糧食作物,但中國國土的2/3面積是山地丘陵地區,果菜桑麻等經濟作物機械化水平依然很低。 糧食作物雖然是生存的根本,但作為剛需農產品,很難產生高附加值,國家對糧價的調控和干預也最明顯。但經濟作物無論是工業原材料,還是直接消費,更容易產生高附加值。注:近年來玉米作為工業乙醇提煉用途也愈發明顯,青儲飼料方面效益也高于玉米籽粒。 經濟作物亦稱“工業原料作物”、“技術作物”。一般指為工業,特別是指為輕工業提供原料的作物。我國納入人工栽培的經濟作物種類繁多,包括纖維作物 (如棉、麻等)、油料作物 (如芝麻、花生等)、糖料作物 (如甘蔗、甜菜等)、三料 (飲料、香料、調料) 作物、藥用作物、染料作物、觀賞作物、水果和其他經濟作物等。 可以說,改革開放40年的農機化,是解決13億人生存和溫飽的農機化,接下來應該是解決13億人發展和小康的農機化。 種地先開荒, 開荒先整地。山地丘陵地區的耕整地機械,可能加大補貼力度。其中微耕機的性價比高,半人工半機械的方式靈活適用山地小塊農田作業。這就是國務院會議上提到的“適用”,不是一味求大馬力、大農機,而是因地制宜。 手扶微耕機 在2018中國武漢農機展上,某廠商推出的山地拖拉機十分吸引眼球,現場模擬高低不平的山地,四輪緊貼地面,凸顯產品能力。山地拖拉機的效果明顯—— 山地拖拉機耕地比牲畜耕作快3~4倍,降低費用50%,縮短搶耕搶種時間6~7天,同時耕作質量好,可適應科學種田的作業要求,糧食增產11%。另外,與耕牛等畜力相比,還可節省飼養費用。 有了動力機械,自然要有配套的犁鏵、旋耕機、播種機、拖車等農機具,能夠完成山坡耕地的耕整地、播種、栽植、開溝、起壟、中耕鋤草、施肥培土和噴藥等多項作業,還可以進行短途運輸。 來源:大田知了 作者:范大勇 聲明:文章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