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篷的市場需求及改善方向
在我國,產業用占纖維總量的比例遠遠低于發達國家,尚未充分發揮其特有的功能。隨著國家經濟建設及各項事業的不斷發展,產業用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日益受到關注。特別是今年汶川大地震賑災中對帳篷的緊急需求,以及災后重建對土工布、建筑增強材料等產品的大量需求,都在警示產業用行業應當加快發展,提高產品科技含量,以滿足應急事件、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發展的高水平要求。為此,本報產業用專版從本期開始專門組織了“災后看產業用發展”系列報道,重 點分析、報道我國帳篷、土工布、建筑增強材料、過濾材料等產業用在賑災、災后重建以及國民經濟各個領域中發揮的作用。期待這組報道,能為業界帶來更多思考。
帳篷屬于搶險救災特殊物資,我國平時儲備數量在18萬頂左右。這次抗震救災,地震災區急需90萬頂眾,民政部共安排了全 國75家企業生產災區急需的帳篷。
在這次汶川大地震救災過程中,帳篷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特別是紡織企業日夜趕制帳篷的情景,讓很多人開始關注以往很少關心的帳篷產業。其實,除了抗震救災、軍隊訓練、野外作業等常常用到帳篷之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它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纖維到面料,從傳統方法到運用高科技手段,我國的帳篷產業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即使不是因為賑災,社會各界人士也認為帳篷是一個不應被忽視的產業。
帳篷起到關鍵作用
6月19日,國家民政部緊急采購的90萬頂救災帳篷已全部完成生產任務,比原定時間提前了一 天。生產帳篷的紡織企業,集中在浙江、江蘇、湖北、天津、北京、河南、陜西等省市。此次帳篷生產,時間緊迫,數量巨大,是我國救災史上前 所 未 有的。擔任帳篷生產任務的各帳篷生產企業,開足馬力、加班加點、分秒必爭,放棄了所有節假日,按期、保質、保量完成了生產任務,譜寫了一首紡織行業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凱歌。中國產業用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李桂梅告訴記者,帳篷屬于搶險救災特殊物資,我國平時儲備數量在18萬頂左右。這次抗震救災,災區急需近90萬頂帳篷安置受災群眾。民政部共安排了75家企業生產災區急需的帳篷。這次為災區生產帳篷,由于任務急,用量大,帳篷面料一時出現短缺。中國產業用行業協會建議有關生產企業可以用燈箱布作為帳篷布的替代品。
產業雖小但不可或缺
帳篷最主要的部分是它的面料,歸屬在篷帆布一類里。中國是帳篷生產大國,主要是用于出口。據有關部門統計,2007年我國共生產蓬帆布108.3萬噸,同比增長了27.11%。其中,車用蓬布、帳篷布產量為34.2萬噸。帳篷按用途可分為:旅游帳篷、救災帳篷、廣告帳篷、汽車帳篷、軍用帳篷等。帳篷面料多為滌塔夫、尼龍防雨布、PVC防水牛津布和膜材料等。一般采用滌綸工業絲或滌綸短纖維為原料,織成織物后,根據不同要求進行后整理。如進行PVC或聚氨酯涂層、有機硅浸漬整理,遮陽篷則要求進行抗紫外線整理等。一般為雙層設計,里層加涂層材料復合而成,并加以PU貼條?,F在生產的帳篷一般具有耐拉伸、防雨、防紫外線的良好功能。
中國產業用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徐樸向記者介紹了我國帳篷生產和發展的歷史。他說,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當時全 國有8家工廠生產火車用篷蓋布,當時的蓬蓋布材質主要是維綸,每平方米800克~900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