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是夢想還是夢一場
網絡世界,有一條知名的梅特卡夫定律:網絡的價值與聯網的用戶數的平方呈正比。換句話說,鏈接產生價值。當前,擁有幾十億地球人鏈接的互聯網,正以驚人的發展速度,印證這一預言。那么,是否有理由相信,若全球數千億智能設備、企業生產體系進入網絡,將為生產生活帶來更巨大變革?
那是一個大夢想工業互聯網發起人之一、通用電氣(GE)公司復雜系統工程研究室經理周思哲(josephsalvo)相信這一點。在各種工業發展新概念滿天飛的當下,這究竟是前途光明的夢想,還是夢一場?提出制造強國戰略的中國能否從中獲益?昨天,他作為浦江創新論壇專題論壇主講嘉賓之一來到上海,并接受專訪。
采集最強的風
何為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聯盟理事長周思哲回答,那是一個開放、全球化的網絡,將人、數據和機器連接起來。工業互聯網推崇的是利用物聯網和軟件定義的設備,促進關鍵工業領域的升級,以及制造企業實現服務化轉型。
周思哲以風能設備打比方:采集風能,需要在一個區域設置多架風車,第一代產品,風車往往單兵作戰,工作時,分別通過數據分析尋找可以得到最大風力的角度。而如今,風車發展出了集體智慧,即一架風車尋找并調整到最佳角度后,鏈接多架風車的網絡采集大量數據,分析估算出這一調整對整個風場的影響,其他風車數據共享,隨之調整角度,由此,采集風能的總量大幅提升。
在他看來,工業互聯網同樣也是如此,利用現有技術的高超運算能力,共享信息,幫助企業優化資產、提升運營效率、用大數據和分析實現服務模式創新得到最強的風。
據通用電氣預測,在美國,工業互聯網能夠使生產率每年提高1%―1.5%,那么未來20年,它將使美國人的平均收入比當前水平提高25%―40%,工業互聯網在此期間會為全球gdp增加10萬億―15萬億美元。
又一個工業4.0?
伴隨工業互聯網的推進,種種疑問也在產生。在跨國跨行業大范圍的推進中,是否真能將理念變為現實?它是不是德國推出的工業4.0理念的美國版?企業間共享信息,是否有違行業競爭天性?
對于第一個疑惑,周思哲以數字作答。兩個月前,通用電氣(ge)公司與中國電信集團依據已經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啟動合作,將探索利用ge公司的軟件服務平臺及相關應用,和中國電信的電話、互聯網接入及應用、移動通信、數據通信、視訊服務等多種類綜合信息服務,為目標客戶群提供應用解決方案,推動工業互聯網在航空、醫療、能源、工業制造和其他相關行業的應用。
這只是正在中國運行的12個工業互聯網試點項目之一。在美國、德國、日本等26個國家和地區,正在進行同樣的探索。最近一年,全世界已有210個大型企業以及2000多人加入。
上一波互聯網浪潮中,互聯網在全球連接起數十億人,同時也造就了谷歌、百度這樣的互聯網巨頭,并在流通、消費、零售、溝通行業掀起發展高潮,然而互聯網在工業生產、能源領域的改造還有巨大的空間。在談及它與工業4.0的區別時,周思哲坦言,前者更重視開放的平臺效應,希望形成全球服務系統,如同一臺電腦可以插入各種usb,讀取各類信息;同時也在全球更大范圍內尋求合作和價值最大化。但同時,兩者也有所關聯,不久前在巴塞羅那舉行的工業互聯網季度會議上,討論的就是對德國工業4.0戰略發展的支撐。
至于第三個,企業為何愿意分享數據?難道不藏私嗎?周思哲的回答是噢,這是個好問題。在他看來,分享并非交出技術機密,而更像是統一標準,讓企業獲得更大市場和更多合作可能。作為一個瞄準全球市場的標準化合作組織,目前除中國電信外,海爾、華為、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等多家中國企業和機構已經加入,將和聯盟產業界同步分享最前沿的技術和資源。(轉自中國機床網)(http://www.jc81.com/news/20158.html)